当新生命在腹中悄然孕育,准妈妈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宝宝的降临。然而,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却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,其中甲状腺减退就是一块需要高度重视的 “礁石”。
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,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、生长发育等起着关键作用。在孕期,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会显著增加,因为它不仅要满足母体自身的需要,还要为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提供支持。据研究显示,孕期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较孕前可增加 30% - 50%。一旦甲状腺功能减退,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就可能给母婴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。
对于胎儿而言,甲状腺激素缺乏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。胎儿在孕早期自身甲状腺尚未发育完全,主要依赖母体提供甲状腺激素。若此时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,胎儿大脑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得不到充足供应,可能导致胎儿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,出现认知能力下降、学习困难等问题。有数据表明,未经治疗的孕期甲状腺减退孕妇,其后代出现智力障碍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出数倍。同时,还可能增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、骨骼发育异常等出生缺陷的发生率。
对准妈妈来说,甲状腺减退会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。如疲劳乏力,常常感觉浑身没劲,做一点小事就气喘吁吁;畏寒怕冷,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手脚冰凉;皮肤干燥粗糙,失去往日的光泽;记忆力减退,思维变得迟缓,常常丢三落四;还可能出现便秘、体重增加等情况。而且,甲状腺减退还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风险,如妊娠期高血压、胎盘早剥等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母体生命安全。
当孕期发现甲状腺减退时,准妈妈们不必过度惊慌,但一定要积极应对。首先,要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。通常会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,一般选用左甲状腺素钠片。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,如促甲状腺激素(TSH)、甲状腺素(T4)等指标,以及孕周、体重等因素,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。在治疗过程中,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,一般每 4 - 6 周复查一次,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,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。
在日常生活中,饮食方面也可以适当调整。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碘的食物摄入,如海带、紫菜等,但要注意避免过量,因为过量的碘也可能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。同时,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。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瑜伽等,有助于增强体质,缓解压力。
孕期甲状腺减退虽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,但只要准妈妈们能够及时发现、积极治疗,并在生活中加以注意,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对母婴健康的危害,为宝宝的健康发育和自身的顺利妊娠保驾护航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也尤为重要,共同陪伴准妈妈度过这段不平凡的孕期旅程。